20世纪九十年代鞍钢的主要出口品种也只有钢坯和宽厚板。为了支持钢铁产品出口和推动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家先后制定了钢材出口退税和以产顶进的优惠政策。在本世纪初,中国钢铁企业现代化改造建设高峰期中,这些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对钢铁企业产品迅速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协调国内生产能力,改变钢铁大国的进出口态势产生了重要作用。随着2003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世界钢铁需求也明显增加。正是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中国钢材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2003年的净进口钢材3640万吨,到2007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265万吨。2007年国际市场年度新增钢材资源表观消费已经达到4592万吨的水平。不仅改变了世界钢材市场的格局,也改变世界钢铁工业的格局。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需要把握时代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需要把握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和世界钢铁需求增长的时代阶段性特征。放到这个全局演变过程中,很多问题会看得很清楚。
针对连续几年钢材出口大幅增加,考虑我国环境资源条件的承受能力和钢铁企业战略调整的机遇条件,以及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大幅攀升的复杂形势,特别是2007年4月份钢材出口726万吨的时候,国家加大了控制钢铁投资和钢材出口征税的力度。6月1日对80多种钢材品种进一步加征5-15%的出口关税。不过从当年4季度开始,出口出现了回落趋势。月出口仅仅在400多万吨。2008年上半年在全球通胀不断增加的环境中,国际钢铁市场价格走向疯狂,刺激了中国的钢材出口。全年累计出口钢材5918.5万吨。出口总量有所回落,但全年仍保持了较高的出口水平。
问题是受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钢材出口形势急剧恶化。
2008年12月的实际钢材出口317万吨。2009年1-3月实际出口钢材514万吨。其中3月出口只有167万吨。而进口却有增加的趋势。考虑钢坯净进口46万吨,累计下来,中国钢铁产品三月净进口6万吨。这同2007年全年净出口折算粗钢5338万吨相比,出口钢材的大幅回落使我国钢铁企业陷入了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甚至没有回旋的余地。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钢铁需求减少,钢材出口适度回落也属正常。但是中国从净出口钢材5338万吨,短期内回落到净进口。这种进出口态势的急剧变化不能不说同我国钢材仍然没有从控制钢材出口的征税政策体系中解脱出来有一定的关系。这种情况表明: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在兼顾国际市场困难的同时,也应当从控制钢材出口的税收政策转向适度鼓励出口的税收政策。
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即是经济困难的挑战,更是中国大企业经济发展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全面缩小同国际大企业集团的差距。国家对10个工业行业的产业振兴规划不仅要帮助企业走出当前市场困境,更要帮助企业把握危机中的机遇,做好行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调整。立足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产业链,作强做大中国钢铁企业,提升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很清楚,保持一定的国际市场出口份额是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内容。在国家制定的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适应新形势,调整钢材的进出口政策,适度鼓励钢材出口。并从4月1日起对冷轧、硅钢、不锈钢产品出口退税调整到13%。而其它大部分品种钢材的出口政策基本没有变化。特别是目前仍有许多钢材品种仍然实行超过10%的出口征税压力。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我国已经面临严峻的出口回落形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期间召集国内出口大户闭门座谈,征求企业对扩大出口的意见。按国际惯例,除了对稀缺矿产资源和少量战略物资政府实行资源税和适度出口征税外,在经济衰退期间,对于钢材出口一般实行的是不征税政策。并且给与出口鼓励政策。而我国对建筑钢材和型材还要征收10%-13%的出口税。对国内产能压力较大,过去出口较多的品种热轧卷没有出口退税优惠。我最近看到对造船用的球扁钢,L型钢和不等边角钢出口还要征收13%的关税。已经导致国内原有的十几家生产厂商,目前只有四家还坚持生产。特别是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许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20-40%,更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和进口的压力。而我国这些大品种出口降幅都超过50%。是影响我国钢材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控制钢材出口大幅下滑的趋势,确实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新审视钢材出口征税和退税政策。对国有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从政策上支持钢铁企业适度增加出口,帮助企业渡过市场困难期。
(关键字:钢材 出口政策 出口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