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力拓集团宣布撤销今年2月12日与中铝达成的以195亿美元收购力拓19%股权协议后,有人认为这是中铝过于自信,错过了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的最好时机,也有人认为力拓不守信誉,更有人认为中铝的力拓收购案折射出其战略失误。平心而论,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份并不是控股力拓,也解决不了中国钢铁企业在历次铁矿石谈判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在世界铁矿石市场上博弈的被动局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失败,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以推动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并购中进行更多的战略思考。
力拓集团近几十年来,利用国际矿业不景气的有利时机,兼并了数家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并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后,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其集团的市值已经达到523亿美元,不仅具备了8500万吨铁矿的年度生产能力,而且在有色矿山开采领域也有较强的实力。目前,力拓集团矿山勘探的业务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内地。
力拓集团为了保持矿山开采的国际垄断地位,利用近几年铁矿石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积累的资金和国际融资,大力扩张其海内外业务。但问题是,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力拓也未能幸免于难。虽然铁矿石协议价格未变,但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下跌,使投资在建项目和新投资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面临严峻的需求减弱。债务资金的大量占用,使力拓集团陷入财政困难。据力拓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已经负债387亿美元,其中包括两笔即将到期的合计189亿美元贷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力拓与中铝签下了195亿美元的出让部分股权协议。力拓与中铝签订的部分股权转让协议,只是资本市场中企业所采取的正常并购行为。
就在力拓宣布撤消与中铝签订的并购协议同时,还宣布了与必和必拓联合成立西澳铁矿石公司,由必和必拓向力拓注资,将双方目前与未来的所有铁矿石业务资产及负债都置入该公司。目前,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占据全球铁矿石市场供给量的70%。力拓和必和必拓铁矿业务的合并,更增强了“两拓”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垄断地位,遭到了国际钢铁业的一致反对。不过,透过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合并,人们似乎已经看清了国际铁矿石寡头维护垄断利益所采取的实用主义立场。中国钢铁企业打破国际铁矿石市场垄断格局还很艰难。
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经营模式,不论成功与否,只是中铝的国际化资本市场的经营拓展,并不能解决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市场的被动地位。早在3年前,我曾经在文章中说过:世界铁矿石储备可以开采数百年,几百亿美元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建设10个千万吨级的矿山和钢厂。与其用数百亿美元购买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股份,不如另辟蹊径,用“农村包围城市,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思路,在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外的巴西、澳大利亚和发展中国家寻求新的钢铁投资机会和合作伙伴,增加中国钢铁企业国际铁矿石开发和合作开发的能力,同时拓宽铁矿石多元化进口渠道,迅速增加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外的国际铁矿石生产供给能力。多途径实现中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布局和产业链的安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这是中国钢铁企业摆脱未来铁矿石谈判被动局面的根本出路。
目前,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消费钢材已经达到600公斤的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正是中西部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后发趋势,推动着中国钢材消费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但是实际增长水平已经下降到个位数。这表明今后中国铁矿石的实际需求增长幅度也将放缓。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周期性衰退不是短期就能恢复的。国际粗钢产量减产22%,欧美粗钢产量减产40%~50%,这表明今明两年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需求将大幅回落。中国1~5月进口大幅增加,连续几个月实际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并不是实际需求增加,而是增加了港口的库存。国内民营矿山也因铁矿石价格低于成本而不得不停产。铁矿石市场资源的过剩和需求大幅减少,是铁矿石和海运费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市场经济环境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在巴西、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国家寻求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外的铁矿投资合作伙伴,加快国际铁矿石有效供给能力的形成。
铁矿石不是稀有金属,铁矿石的垄断不同于工业技术产品的专利和市场的垄断,打破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也并不难。目前已经有35个国家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比7年前增加了一倍。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出现了联手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地区收购铁矿山的趋势。中国钢铁企业在澳大利亚已经有了一定的铁矿石开采能力。由于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几年内,国际铁矿石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增长趋势。把握这个机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优先考虑国际开发和多途径进口,只要这个领域的铁矿石增长趋势超过需求增长,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地位就会削弱,国际铁矿石市场形势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经济导报)
(关键字:中铝收购力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