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普文
“掌握了时机就掌握了一切”,这是米塔尔的人生信条。正是这个信条和不懈的战略筹划铸就了米塔尔钢铁霸业的辉煌成就。
从1976年米塔尔第一次在印度尼西亚创办伊斯帕特钢铁厂,到2002年世界钢铁工业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完成,世界钢铁需求曾长期徘徊不前,钢铁工业也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在这期间米塔尔却走出了一条依靠兼并濒危小钢厂的低成本规模扩张经营道路。
2002年之后,钢材需求的增长终于使国际钢铁业再次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此时的米塔尔已经不满足对小企业的兼并,而是把兼并博弈的主攻目标投向了世界顶尖级大钢铁公司,投向米塔尔钢铁王国的国际化拓疆布局。
由卢森堡的阿贝德公司、法国的优基诺公司和西班牙的阿塞拉利亚公司合并重组后成立的安赛乐公司是欧洲钢铁业的龙头,年度产量5000万吨,曾经拥有全球先进的钢铁生产装备。其板材技术优势,特别是高强度汽车板市场份额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与安赛乐公司相比,米塔尔钢铁公司并不占明显优势。但是过多的技术投资和国际扩张已经难以掩饰安赛乐公司的透支和元气大伤。股民多年分不到红利的不满动摇了公司的基础。这恰恰为米塔尔钢铁公司最终战胜安赛乐公司赢得了机遇。
2005年,两大集团的王者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本书不仅揭示了米塔尔钢铁公司耗资332亿美元并购欧洲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公司的钢铁世纪并购大战对欧洲政坛、金融、商业、钢铁领域的震惊风云,也揭示了围绕并购所展现的各种经济社会利益关系激烈博弈的惊险内幕。不仅展示了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61家钢厂和1.1亿吨钢铁产量,销售额达560亿欧元的世界钢铁巨人米塔尔雄心勃勃的扩张战略和全方位的战略目标,更展示了米塔尔战略实施的谋略和敢于突破的勇气所创造的世界钢铁领域的快速发展速度。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安赛乐公司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钢铁生产大国之间的市场分配格局。
面对全球最大的中国钢材市场,
米塔尔钢铁公司对华菱钢铁、东方集团等中国钢铁企业的收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刚刚开始起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内的大钢铁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这是中国钢铁企业的软肋。对于国际铁矿石、海运和钢铁市场的风云变幻,我们没有实际影响力。中国的钢铁企业确实需要拓展国际视野,从未来国际化钢铁生产经营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发展战略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英)蒂姆•博凯 拜伦•奥希 著 吕敬娇 译
(关键字:钢铁世界)